“一年之計在于春”。好當家立春過后,盛社春風和煦,區群萬物呈現一片生機。眾稱贊走進巧家縣白鶴灘街道巧家營社區,好當家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盛社一戶戶小院窗明幾凈,區群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眾稱贊一塊塊田地迸發活力……一幅“村美民富、好當家產業興旺”的盛社鄉村振興新畫卷正盡情地鋪展。
“現在社區的區群變化有目共睹,產業發展起來了,眾稱贊群眾腰包鼓起來了,好當家生活好起來了,盛社這些成績得益于社區有一位‘好當家’。區群”說起社區近年來的變化,居民們為“當家人”紛紛豎起大拇指。
居民們念叨的“當家人”就是巧家營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萬太盛。萬太盛是一名縣政協委員,他積極帶領群眾發展產業促增收,堅守初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認可。
“萬太盛作為社區負責人,工作作風扎實、以身作則、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用心為民辦事,在本職崗位上發揮表率作用,為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萬太盛關心關愛困難群眾,積極落實好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讓群眾能夠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在他的帶領下,社區產業發展興旺、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萬太盛深知,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才能富起來。他帶領社區干部和居民代表因地制宜,在大花山種植芒果960畝,在三家村種植甘蔗576畝,在菜園、官井種植香椿399畝,在社區6個片區適宜地種植蠶桑2568畝。
在巧家營社區三家村甘蔗種植基地,一排排成熟的甘蔗隨風搖曳,不時傳出陣陣悅耳的“沙沙”聲。居民方正美正在給甘蔗地進行灌溉,她說:“甘蔗產業發展得特別好,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我從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承包了90畝甘蔗地來管理,今年估計甘蔗產量有100噸,按照每噸660元來計算,總收入有6萬余元。”
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社區通過黨建引領、公司經營帶動、群眾參與分紅的模式,在三家村大力種植甘蔗,發展小碗紅糖產業,當地老百姓從中獲得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費用,既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又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如今,小碗紅糖產業成為了群眾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我們見到萬太盛時,他正在三家村居民小組和居民們拉家常、話發展。“以前我只種植了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現在,在社區干部的帶領下,我種植了枇杷、芒果等,還流轉了3畝土地給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種植甘蔗,加上務工收入,我家一年的收入有8萬元左右。”居民易正國算了一筆經濟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臉上。
2022年,巧家營社區新建垃圾池(垃圾房)10個、新建公廁兩座,戶廁改造320戶。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萬太盛帶領群眾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體方針,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作為社區的“當家人”,萬太盛積極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說起今后的發展,萬太盛信心十足地說:“組織信任我,群眾支持我,我必須認真履行職責,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裝在心中,全心全意服務好群眾。”社區群眾稱贊的“好當家”萬太盛將繼續帶領社區黨員干部不斷美化社區人居環境,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產業促增收,讓社區居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昭通日報記者 陳允琪 通訊員 姜連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