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停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保險”)及子公司中華聯合財險動作頻頻,中華接連變更股東股權的保險不股變更同時,中華保險新任掌門人丁建平獲批上任。東股與此同時,權掌中華聯合財險與A股上市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股份”)簽署合作協議,門人在保險供給、接連資金融通等多領域進行合作。消停
協議提出,中華中華聯合財險將為牧原股份提供農險產品,保險不股變更并進行產品個性化定制與創新,東股這也就意味著,權掌面對主營生豬養殖與銷售業務的門人牧原股份,主營保險業務虧損的接連中華聯合財險,或將在養殖保險產業鏈上更進一步。消停對此,多位專家向藍鯨保險分析稱,目前國內養殖保險前景廣闊,但基于標的物的不確定性,養殖保險的設計與推廣也潛藏一定的風險,值得險企關注。
股東股權、掌門人接連變更,中華保險不“消停”
近期,中華保險在多個層面動向頻頻。7月17日,中華保險及子公司中華聯合財險接連發布股東變更公告,顯示新疆昆侖神農股份有限公司將其所持有的中華保險、中華聯合財險各250萬股股份,均轉讓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為國有獨資企業,主營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房屋租賃、農副產品等多項業務。股權轉讓后,新疆昆侖神農不再持有其股份,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持股比例分別增至0.065%、0.0683%。
事實上,這已經是今年以來中華保險第二次股東變更,今年3月,銀保監會批復同意保險保障基金將所持8.62億股股份轉讓給富邦人壽,轉讓后富邦人壽持有中華保險股份升至12.17%,保險保障基金則退出股東之列。
此前,基于中華保險存在的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情況,原保監會在2009年派出內控工作組進駐中華保險,隨后2012年保險保障基金持股中華保險91.5%,今年年初保險保障基金的退出,也標志著監管部門對中華保險內控的“放手”。
此次股權變動的同時,中華保險掌門人也有所變更,7月13日,銀保監會批復同意丁建平任職中華保險董事長的任職資格。上任董事長之前,丁建平曾任中華保險監事長、黨委副書記、中華聯合財險黨委書記以及中華聯合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此外丁建平也曾有銀行、資管公司的從業經歷。

中華保險與中華聯合財險、中華聯合人壽股權關系
股權變動、新帥上任的中華保險目前運營如何?中華保險手中握有財險、壽險兩張牌照,壽險方面,中華聯合人壽抓住2015年尾巴獲批開業,隨后兩年分別實現1.25億、4.35億原保險保費收入,2017年轉盈為虧,凈虧損1.42億元,今年1季度,中華聯合人壽再度呈現虧損狀態,凈虧3409.83萬元,同時凈現金流出0.42億元。償付能力方面,截止今年1季度末,中華聯合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均為517.83%,較上季度末下滑了324個百分點,但仍保持充足。
財險方面,中華聯合財險成立于2006年末,10年經營以后,2017年,中華聯合財險實現389.44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0.65%,今年前5月,中華聯合財險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195.77億元,市占率為 3.95%,排在財險公司第5位。
凈利潤方面,中華聯合財險2017年持續盈利,實現12.93億元,同比增長46.72%,今年1季度,實現7381萬元盈利,同期凈現金流入7.73億元。再來看償付能力,今年1季度末,中華聯合財險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12%、293%,較上一季度略有下降。
探尋利益連接點,中華聯合財險牽手牧原股份
雖然中華聯合財險在去年實現凈利潤近五成的增長,但原保險保費收入幾乎原地踏步,未來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空間。7月14日,牧原股份發布公告,稱與中華聯合財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保險業務合作。
“險企選擇合作伙伴時,會主要考量對方的綜合實力,自身業務與對方的協同程度等方面”,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保險介紹道。前瞻來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險企與其它企業合作,必然是基于雙方合作前景的考量。
具體來看合作內容,首先,在保險產品供給方面,中華聯合財險為牧原股份提供財產險、農險等多類保險產品。同時,兩者將合作推進保險產品創新,中華聯合財險為牧原股份提供個性化服務,并開發特色保險產品。
與險企進行合作是目前多家企業進行風險覆蓋的模式之一,面對漸趨復雜的各類風險,目前“通用”的保險產品難以滿足大型企業的需求,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選擇險企,為其提供經驗數據,并合作進行保險產品的個性化定制,裨益明顯。
在保險理賠環節,協議明確提出,中華聯合財險應及時高效地提供保險理賠服務,保證查勘定損和賠款支付效率,必要時制定“應急預案”。
與此同時,協議顯示,中華聯合財險需借力股東中國東方資管,在資產管理、銀行、證券等方面的優勢,與牧原股份在金融資產業務等領域進行合作,同時提供資金融通、信用支持等服務。不難看出,中華聯合財險與牧原股份的合作,背后,同樣涉及到雙方各自的股東資源。
“對于合作雙方而言,在不存在行政捏合的前提下,基于市場選擇與自愿原則,提供資金融通服務未嘗不可”,朱俊生分析道,“這本身也是一種保險保障功能。”
“舉例來說,當合作方發起項目時,險企認可,隨后進行投資,其本質即為資金融通”,朱俊生進一步分析稱,“市場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并不會對雙方本身的合作產生本質影響。”
整體來說,宋清輝總結道,“當險企與其他企業進行跨界合作時,涉及到的合作內容范圍較廣,但統一的目的均是在于’協同增效’”。
養殖保險潛力巨大同時暗藏風險,中華聯合財險或延伸 “觸角”
在中華聯合財險與牧原股份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雙方在生豬養殖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
根據公告內容,中華聯合財險為牧原股份供給的保險產品中,包括農險產品,且明確提出了需為其提供個性化保險服務,以及特色創新保險產品,同時合作領域包括“生豬養殖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生豬養殖上下游行業。”
由此看來,生豬養殖類保險,或是中華聯合財險未來的主要發力方向之一,“生豬養殖與銷售是牧原股份的主營業務,中華聯合財險起家于農險,在此前提下,兩者達成合作,保險產品供給或是首要考量”,朱俊生向藍鯨保險分析稱。
從中華聯合財險目前的保險構成來看,前5大類主營保險并未包括農險產品,而在車險、意外傷害險及健康險、工程險紛紛虧損的背景下,進軍養殖類保險,或能幫助中華聯合財險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下游需求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與發展,推動著我國養殖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基于此,養殖類保險市場具備廣闊前景”,宋清輝分析道。
朱俊生則通過一組數據強調了養殖保險的市場空間,“以2017年為例,農業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9.06億元,其中養殖保險實現原保費收入約132億,占比約為28%”。今年前5月,農業保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幅超3成,較產險業務整體13.10%的增幅相比,發展勢頭迅猛,在此前提下,養殖保險市場不容小覷。
首先,是基于保險標的的特征,養殖保險的標的主要為牲畜與家禽,其在生產的過程中具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如重大自然災害、疫病疫情對保險標的造成的死亡威脅。“保險公司需要在標的物方面做好風險管理、放災減損”,朱俊生對藍鯨保險分析道,“如對于牲畜疾病的預防,險企與養殖戶進行合作,在疫病預防方面提供支持,進而降低賠付率” 。
從險企角度而言,“養殖保險標的物處于被保險人的掌控之下,這意味著可能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朱俊生進一步提醒道,“因此險企在設計并推出養殖保險時,需增加此類風險的防控”。
與此同時,養殖業的銷售環節同樣存在風險需保險保障。藍鯨保險注意到,7月18日,牧原股份發布了針對此前深交所問詢函進行的回函,其中明確提到,玉米價格、環保整治力度均會對生豬價格產生影響,且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動,生豬銷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在此前提下,中華聯合財險與牧原股份進行合作,由牧原股份為中華聯合財險提供行業數據與經驗,有助于中華聯合財險進行養殖保險產品的精算,同時能夠全面精準的覆蓋牧原股份生豬養殖業務的各類風險,提升保險產品與需保障風險的貼合度。
在市場前景廣闊的利好環境下,不可忽視的是,養殖業的特殊性與國內保險市場對養殖保險實踐經驗的缺乏,養殖保險自身,似乎也面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