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體對養老保險購買情況作了調查,否開調查發現67%的始儲調查者沒有為退休做“儲備”。
按照我國目前實行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備養事業單位工作的老保男性60歲退休,女性55歲退休;在企業工作的否開男性60歲退休,女性50歲。始儲而且大多數人也默認了這一退休的備養年齡。 將近半數的老保被調查者希望在50歲以前就退休。其中25%的否開被調查者希望在50歲退休,23%的被調查者希望能在50歲之前退休,只有少于1%的始儲被調查者希望在65歲時還在工作。這反映出“提前退休,備養享受養老生活”,老保是否開許多人目前辛勤工作的目標。
絕大多數被調查者不單是始儲“沒有”或者“很少已經開始為退休生活準備”,更有超過43%的備養受訪者表示并不清楚“目前的準備是否可以解決退休生活的需要”。有26%左右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所準備的只夠將來退休生活需要的20%。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27%的人認為“應該在31-40歲之前”開始為退休生活做準備,但真正能夠付諸行動的人卻不多。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7%的被調查者表示,“考慮過,但還沒有做準備”和“完全沒有考慮過做什么準備”。
總而言之,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希望能比較早退休,他們也知道該為此早做準備。但是在本屬于為將來養老囤積“儲備”的“黃金時間段”里,他們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希望“小投入”換取“大回報”
雖然沒有為養老儲備足夠的資金,但大多數被調查者仍為退休后的生活擔心。擔心的因素依次為:醫療開支、通貨膨脹、日常生活、投資失敗、喪偶、子女不孝等原因,這顯然與目前的整體經濟環境,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從而導致的人們對退休生活的基本判斷比較一致。
在此基礎上,有44%的受訪者認為,“每個月家庭需要獲得4001~8000元的退休金”,才能保證目前的生活水平。而退休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社會保險、個人儲蓄、個人投資、商業養老保險和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而85%以上的被調查者都沒有指望老了后依靠子女贍養。但是計劃“購買養老年金和醫療保險的數額”則少得可憐,超過5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500元以內。
雖然計劃投入少,但是大多數受訪者仍希望獲得“大回報”。有超過71%的受訪者表示,在仔細了解后,會通過購買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來規劃自己退休后的財務生活。也有將近48%的受訪者表示,會將“產品的回報表現情況,放在購買產品理由的第一位”,這比“將保障范圍的覆蓋面放在第一位”的比例高出了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