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歲末裂變歲末,家居行業似乎都不平靜。家居12月8日,行業在百安居立水橋店開門迎客大喜的上演日子里,引來了有野地板老板及部分員工上門討債的歲末裂變“不速之客”,喜事變成鬧劇。家居12月10日,行業業界曝出東方逸品裝飾公司“老板失蹤”,上演4家分店無人駐守,歲末裂變一堆“爛尾工程”不得不由賣場埋單。家居
回想去年年底,行業家居業也有家世界易手家得寶、上演萬家燈火驅逐家裝公司、歲末裂變東易日盛引進3000萬美元海外基金等震動業界的家居大事,彈指一揮間又是行業一年將盡,百安居和東方逸品的遭遇又讓人們看到家居行業“歲末裂變”似乎總不可避免,依舊是沿著強者愈強、弱者出局的“馬太效應”延展。
百安居開新店遭供貨商討債
12月8日,周六,這在中國是吉祥喜慶的日子,百安居這個“洋超市”也趕了這么個吉利日子開出自己在北京的第七家店――立水橋店。不過,這本該樂樂呵呵的開業卻被上門討要貨款的供貨商“攪黃”了。
當天上午9時30分,記者在百安居正門見到了從秦皇島趕來“討債”的有野地板總經理劉鎮和該公司的數名員工。“聽說百安居今天有開業典禮,我特地從外地趕來,因為我知道今天百安居的高層領導一定會出席,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為企業討要百安居拖欠的300多萬元貨款,我們就得破產了。”劉鎮說起自己來“攪局”的緣由時,顯得激動而無奈。他告訴記者,從2005年至今,百安居已經通過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累計克扣了有野地板387萬元貨款,使得企業不但得不到發展,反而連生存都成了問題。今年年初,由于收不到貨款,有野地板被迫停止向百安居北京地區以外的店供貨,而繼續給北京百安居供貨也是希望能要回貨款。“沒想這樣做不僅拿不到貨款,還被百安居反咬一口,10月1日,我們竟收到倒欠百安居39萬元的通知。”
“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到百安居的開業典禮上公開討要貨款。”劉鎮的話在圈里人聽起來已經非常耳熟了,因為類似的話在向百安居討要貨款的供貨商們嘴里說得太多了。據劉鎮說,百安居全國商務部執行副總裁全國珊曾答復他,將在一個星期內給有野地板一個滿意答復。而百安居中國總部傳播經理徐奕則表示,希望有野地板拿出百安居欠其貨款387萬元的具體證據。劉鎮告訴記者,如果討不回貨款,有野地板還將采取進一步措施,直到拿到企業的“血汗錢”為止。
東方逸品疑因“內亂”崩盤
在百安居遭遇討債兩天之后,家居業又一件足以引起轟動的大事兒接著上演。
“東方逸品的老板失蹤了,工頭討債無門,消費者也可能蒙受損失。”12月10日,記者獲悉,北京一家名為東方逸品的裝飾公司因某高層“人間蒸發”,導致工頭、工人紛紛追債,而該公司簽單業主也可能陷入付款后無人裝修的慘境。
記者調查發現,號稱已有十余年品牌歷史的東方逸品迄今為止在北京開有4家店面,當記者撥打該公司位于居然之家、大鐘寺藍景麗家等賣場的4家分店電話時,均已無法接通。當天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北四環居然之家3層的原東方逸品門店發現,該店工作人員已全線撤離。
居然之家運營總監張志良表示,十里河居然之家和玉泉營居然之家內東方逸品人員也已經消失。“我們也聯系不到他們的高層負責人,現在已有消費者投訴,居然之家正按照先行賠付規則為消費者處理后續裝修工程。”
對于該公司老板“失蹤”的說法,連北京建筑裝飾協會家裝委員會秘書長李玉潔也表示不太清楚,“他們還欠著今年8月份秋季展會的展位費呢”!
記者在東方逸品位于安貞橋勝古家園E座的辦公總部發現,這里已經人去樓空。記者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一位自稱是東方逸品百子灣家園辦事處的負責人,并與之取得了聯系。該人士稱,公司只是暫時停止營業,20天后還會在居然之家和藍景麗家繼續營業,而公司所有人員都將重新更換。但他拒絕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以及“老板”的行蹤。而來自居然之家的消息稱,不久合同到期之后,東方逸品不會再有機會進入居然之家。
有消息人士認為,東方逸品關閉所有門店的行為與其高層“內亂”不無關系。前段時間,公司法人由吳培合變為吳歌,從而引發一連串的內部糾紛,導致整個系統崩盤。
行業裂變展現“馬太效應”
歲末,一個新舊交替的時候,一個承上啟下的關口,企業、行業的變化往往會在這個階段凸顯,近兩年的家居行業就是如此。當今年歲末上演百安居新店開張遭遇“追債”尷尬,東方逸品疑因內部管理失控可能已經“跑路”的劇目時,人們很容易回想起去年年底家居圈內的一系列震蕩性事件:家世界易主家得寶、萬家燈火驅逐家裝公司、東易日盛引進3000萬美元海外基金、“家居八大件”品牌聯盟成立等等。
變化年年有,今年的新看點何在?今年6月雅迪爾、圖騰寶佳引爆供貨商向百安居“追債”的風波后,半年來百安居一直沒“消停”過。即使用“蘋果”安撫了少數供貨商,追債的還是一波接一波,局勢越來越復雜,縱然是“世界500強”,百安居內部也在為此焦頭爛額地想對策。
究其根源,是因為百安居并沒有從根本上規范內部管理,不按中國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辦事。再看東方逸品,在北京本身就是個弱勢裝飾公司,且不說外部競爭的沖擊如何,光是內部的管理失控就足以讓企業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加上品牌根基淺、資質差,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就轟然坍塌并非是不可想象的事。
走過2007年,回望2006年,可以看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正隨著家居行業的發展日益凸顯,品牌弱、管理差、不規范的企業在行業裂變的風浪中不堪一擊,綜合實力強勢的企業則“滾雪球”一樣地越做越大。而今年年底由百安居和東方逸品“主演”的行業裂變又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新的變化,那就是企業在面對問題時必須真誠去面對,妥善地去解決,否則就可能像百安居和東方逸品那樣,強勢企業也會糾紛不斷,弱勢企業更會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