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前沿
標價121萬美元的盜版商品,遇到“大特價”能7000美元拿下,針百你會不會想囤它一打?
如果沒有,藥物當它正好是將被價格你的救命藥,價格也不再是大降絆腳石時,又會不會“賭命一購”呢?
據稱,還安一次名為Biohack the Planet(生物黑客全球峰會)的盜版會議不久前在美國舉行,一個生物黑客組織在會上分享了一種天價藥物格利貝拉(Glybera,針百以下簡稱G藥)的藥物仿制方法,并簡述所用材料以及研究進展,將被價格最有吸引力的大降是價格——正版G藥上市時121萬美元,而黑客們生產的還安G藥只需要7000美元。
不菲G藥,盜版黯然退市
G藥是針百基因療法,對癥治療蛋白脂肪酶缺乏癥(LPLD,藥物以下簡稱L癥),這種病癥由于隱形遺傳的不良基因造成,患者血液無法承受任何脂肪顆粒,會導致急性胰腺炎反復發作,痛苦且危及生命。2012年10月,G藥在歐盟獲批,被認為是L癥的唯一治療藥物。
當時一位分析師預計G藥上市后每年將獲得約5700萬美元的峰值收入。而實際上,直至2017年G藥宣布退市之前,保險公司只為一例接受治療的病患買單。僅有的一例證明這一基因療法有效,但如此高價保險公司不愿買單。
由于患者人數少,難以攤薄新藥開發成本,因此,針對罕見病研制的新藥往往會要價高昂。相關媒體報道,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專門研究歐洲藥物定價機制的專家凱西·奎因表示,L癥患者人數本來就不多,每百萬人才有一人患病,“一針百萬”的定價意味著公司希望以少量的客戶盈利,但很明顯“一口吃個胖子”的定價邏輯由于缺乏充足的論證,市場并不買賬。G藥的失敗將引來業界對基因藥物定價機制的反思。
以生命為由的“盜版”,難斷對錯
人類健康的“鑰匙”找到了,卻因為要價太高,在生產者和患者之間無法達成價格共識,而慘遭封存,更無法治病救人。
正因為如此,生物黑客出現了,國外網站特別用英國俠盜“羅賓漢”為他們配圖。
這不是生物黑客第一次獲得帶著懷疑的贊許。在電影《克隆人》中,基努·里維斯扮演的生物科學家被迫淪為生物黑客,他一直致力于克隆技術的研究,因妻兒去世決定靠自己“復活”家人。電影以此讓人們了解到,在生命的名義下,生物黑客所作的并非荒唐之事。
“盜版”G藥的生物黑客們,希望基因藥物能夠降低價格以惠及病友。他們或可將制作成本降為不到7000美元,讓L病患者受益。
對于“野路子”開發出來的基因治療藥物,業內人士認為,可能存在潛在危險,開發一種基因療法對業余愛好者來說太復雜、風險太大。此外,依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法規,自行銷售自己研發的基因治療藥品是違法的。
創新“野路子”或可逆襲
“盜版”G藥與原版G藥有著一個本質的區別,在于將修復片段帶進機體細胞的“載體”。原版使用的是病毒為載體,但病毒載體的體系構建工作相對復雜,病毒片段有效性的“激活”需要嚴密設計。盜版使用的是被稱為“微環DNA”的載體,微環DNA由傳統質粒改造而成。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胡春生等在《微環DNA研究進展》一文中表示,質粒載體在基因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傳統質粒DNA在真核生物中可能會引起嚴重的炎癥反應,未甲基化的部分序列可能抑制基因的表達;而微環DNA是一種新穎的小環超螺旋表達框,它缺乏抗性標記基因、復制原點等細菌序列,增強了在臨床上的安全性,體內、體外研究表明,微環DNA提高了轉入基因的表達效率。
可見,黑客們在G藥的研制過程中加入了創新技術,該技術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臨床安全性,也能夠提高效率。他們向一家基因合成公司訂購了起到修復作用的DNA,并添加到微環DNA中,當添加到細胞中時,微環DNA將把目標DNA帶入,修復患者的問題基因,進而幫助患者開始生產少量的蛋白脂肪酶。
目前,黑客們需要將這種治療方法進行動物實驗,利用模式動物檢測治療療效。隨后進一步在患者身上進行治療試驗,至于是否會奏效,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不管怎么樣,這樣的嘗試為L病患者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