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寒后,原創(chuàng)驅(qū)寒祛濕,小寒一道舌尖美味該上了!后驅(qū)寒祛春節(jié)家宴菜之一
“小寒大寒,濕道舌尖冷成冰團”,美味小寒節(jié),該上是春節(jié)菜一年中進入最冷的時候了,正值二三九的家宴時候,小寒一過,原創(chuàng)就要進入三九天了,小寒天冷,后驅(qū)寒祛就要吃一些溫補的濕道舌尖食物了。
有句話叫做“三九補一冬,美味來年無病痛”,該上從這個諺語可以看出,春節(jié)菜這天寒地凍的天,食補是多么重要。
小寒節(jié)后的溫補飲食有最著名的養(yǎng)生食療湯: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當(dāng)歸補血活血,生姜和羊肉都屬于熱性食物,所以吃完全身熱乎乎的,讓人頓覺精神,這個湯葉子在去年小寒的時候做過分享,只是做法上稍微有些改變,我在羊肉湯里加了懷山藥。
今天葉子再來分享一道很適合這個時候吃的美食,也跟生姜有關(guān),那就是姜母鴨。
今年肉貴,可是鴨肉卻很便宜,鴨肉的做法葉子在前面也分享過好多種了,今天來分享的這個姜母鴨,是鴨肉的非常經(jīng)典的吃法。
生姜溫?zé)幔喨庾剃帩櫾铮瑑烧叽钆湟黄饻囟辉铮?qū)寒祛濕,是冬季非常溫補的一道美食。
春節(jié)也快到了,這道菜也可以作為春節(jié)家宴上的一道大菜哦,慢慢煨出來的熱氣騰騰的姜母鴨,很有過年的氣息。
正宗的姜母鴨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是福建的一道名菜,葉子為了學(xué)習(xí)這道菜的做法,在網(wǎng)上看了很多版本的視頻,也向大廚請教過做法,不過最后還是都放棄了......
正宗的姜母鴨對于食材有講究,要用正番鴨,而且用母鴨,有的還是用自己秘制的調(diào)味料,油的用量也比較多,相對比較復(fù)雜,所以最后葉子還是做了個幾不像的姜母鴨,做成很家常的版本,簡單又方便,也不會用很多油。
做菜,不用非得條條框框,做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下面就來看看我的做法吧......
【食材】
鴨半只、老姜150克、芝麻油適量、廣東米酒半勺、花雕酒一勺、紅燒醬油3勺、鹽適量、麥芽糖半勺
(一勺約10克)
【制作步驟】
1、準備好原材料。
2、沒買到整只鴨,在超市買的冰凍的半片鴨,聞起來覺得腥味較濃,所以焯了一下水,因為砂鍋比較小,將其斬成了兩部分。
3、老姜切成薄片。
葉子小啰嗦:
這道菜老姜的用量一般都比較多,但我建議要根據(jù)自家實際情況來酌情放,像潮濕地區(qū)就可以多放一些,用來祛濕,而像北方冬天本身屋子里有暖氣,氣候比較干燥,一般不太適合放太多,如果自己屬于燥熱愛上火一族的要減少用量,晚上吃的話也建議不要放得過多,不然有可能會覺得腸胃灼熱而影響睡眠,總之,做適合自己的。
4、一勺麥芽糖、一勺花雕酒,半碗水,攪拌均勻。
沒有麥芽糖的話可以用一點冰糖來代替。
5、焯水后的鴨肉抹上適量鹽,加入半勺廣東米酒,三勺紅燒醬油,將鴨肉來來回回抹均勻,然后為了更好入味,可以腌制幾個小時,沒時間的話不腌制也可以的,后面慢慢燉煮中也是會入味的。
沒有廣東米酒就不加,反正還加了花雕酒,也是有助于去腥提鮮的,加入的話有助于進一步去腥和增加一絲復(fù)合的味道,根據(jù)自己家里現(xiàn)有的調(diào)味料來進行調(diào)整。
6、砂鍋里加入適量芝麻油,加入姜片多煎一會。
7、然后加入鴨肉,連同腌制的湯汁一起倒入,再倒入第四步的碗汁。
8、蓋上蓋子,開后改為小火慢慢煨兩個小時左右,直到鴨肉軟爛為止。
9、煮的中途建議翻一翻。
10、煮軟爛后用廚房剪刀剪成小塊,再一邊加熱一邊翻一翻,使其均勻裹上濃稠的湯汁,最后撒上小蔥段裝飾即可。
11、很香,沒有一點腥味。
【小貼士】
我放的調(diào)味料不多,因為有廣東米酒和花雕酒的加入,慢慢燜后有著很清香的味道,且鴨肉沒有一點腥味,所以沒加比如香葉、八角這類香料,也沒加像蠔油等這種調(diào)味料,親們做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來調(diào)整。
葉子的小廚,一級營養(yǎng)師,分享簡單、接地氣的養(yǎng)生美食。
公號:葉子的小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