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午,杭州杭區浙江杭州余杭區余杭街道有人發現,市余南苕溪流域出現一條疑似江豚的南苕水生生物,動物專家初步確認為東亞江豚。溪獲幸死
為防止有人在河道偷捕或者電魚從而傷害江豚,救江救當晚相關部門緊急安排人員進行夜間不間斷巡查。豚經10日上午,過全專家研判,力搶江豚對周邊環境比較敏感,杭州杭區決定對其進行救援。市余
今天(11月10日)下午,南苕杭州市余杭區南苕溪獲救江豚成功獲救。溪獲幸死但遺憾的救江救是,經過全力搶救,豚經下午16點左右,過全這條東亞江豚還是不幸死亡。
杭州市漁業執法大隊大隊長梅杰初步判定了江豚死亡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東亞江豚日常生活在咸水,事發水域為淡水,且至少在該水域生活了4天時間,江豚身體狀況不好;
第二、從現場情況觀察,江豚出水呼吸頻率越來越高,從起初的20秒到救助時的幾秒,身體應激反應很大;
第三、從上午開始到下午,救助人員沒有觀察到它有進食行為。
接下來,當地海洋專家將對江豚進行解剖,進一步確定其死亡原因。待原因明確后,會將該條江豚制成標本用于科普教育。
百科資料顯示,東亞江豚是最小的鯨目動物,只生長到150-190厘米。頭部較短,近似圓形,額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牙齒短小。
它沒有背鰭,背脊具有很多角質鱗。總體灰白色,背面和側面呈藍色,腹部較蒼白,有一些形狀不規則的灰色斑。
東亞江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