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碧桂園1月銷售數據的月房公布,去年房企銷售前三強的企銷座次在新年首月重新排位:碧桂園以486億元躍升第一,萬科、售額恒大分列第二、飆升第三位,持續長恐三者同比增幅分別高達288.8%、高增88.04%和75.2%。怕難
從已公布的月房數據看,多家房企1月銷售金額同比大幅飆升,企銷未入前三名的售額龍湖地產同比增長186%,旭輝控股同比增長162%,飆升首創置業同比增幅更為驚人,持續長恐達576.7%。高增
房企1月銷售額同比飆升有多方面的怕難原因,包括城市布局、月房產品結構、貨源及簽約情況等。拿1月銷售額同比增幅最高的首創置業來說,除了自身業績增長的因素外,高達576.7%增幅的最主要原因是去年底銷售了一棟寫字樓,成交金額較大。雖然去年12月31日前已經簽約,但在建委的備案卻是在今年1月,于是乎今年一開年就出現爆炸式增長。其實,像首創置業這樣去年12月的銷售卻體現為今年1月數據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如此“大手筆”則實屬個案。
實際上,如果從1月全國房地產市場成交情況看,總體并沒有比去年同期好很多,房企1月銷售額的同比飆升,可能更多只是去年銷售業績火爆的延續——不少房企在去年底完成全年銷售業績后,將“藏貨”留到了今年1月。這也是一些上市房企追求業績增長平滑曲線的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利用認購、合同簽約、備案的時間差,將去年12月底的銷售額體現至今年年初。
另外,從統計口徑來看,去年很多房企都是合作開發項目,但部分房企在統計銷售額時并未剔除非權益部分,未能真實反映其實際銷售情況。因此,單單從1月份銷售額排名及增速來進行比較并沒有太大意義,至少兩三個月的數據才能更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
去年在去庫存的刺激政策下,全國房地產銷售創出歷史新高,而在今年從緊的政策環境下,要想超過去年恐怕很難,能保持去年的增速就已經很不錯了。有數據顯示,去年前二十強房企銷售增速比全行業增速高出40%,假設今年全年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那么前二十強房企今年增長40%比較正常,個別房企增速更高也比較合理,但是像1月這樣的高增長要連續保持,恐怕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