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曹愛勇,高級教師,何做好特嘉興市特殊教育兼職教研員,殊教說現任培智學校校長助理。育培
本人供圖
曹愛勇原先是智學教體育的,最初面對學校這些特殊學生的老師時候也有點不知所措,但通過自我學習提升,何做好特并不斷了解孩子們的殊教說特點與需求,調整了教學模式。育培他認為,智學對于特殊學生,老師體育技能的何做好特教學中要增加康復元素。
近年來,殊教說曹愛勇曾3次應邀出席全國學校體育科報會,育培有5篇論文獲全國二、智學三等獎,老師有10余篇論文在省、地、市級論文評比中獲一、二等獎,還有不少文章分別在《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學習體育的挑戰與青少年健康促進》《嘉興教育》等刊物上發表。他還積極開展教科研,主持研究的省專項課題,研究成果獲得嘉興市一等獎。他先后承擔了5節市級以上公開課。2016年,在浙江省個別化教學研討會上,曹愛勇執教的《運球 定向運動》受到專家的肯定和好評。
在《動態評教:基于評量的運動康復教學新策略研究》一文中,他談到,當前,培智學校學生的障礙程度趨向嚴重,類型也趨向復雜,迫切需要進行個別化教學。但在運動康復的教學中,由于目標定位不精準、評量反饋未建立,制約著個別化教學的開展。曹愛勇通過建立校本評量常模分析學生現狀,并制定差異性目標,找準教學切入點。就是說,教師利用特殊學生已有的能力,來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并且制定短期目標、中長期目標,練習的內容也與運動康復校本課程的運動譜系相對應。
一般來說,曹愛勇會在教學前定目標,在教學中動態調目標,教學后又會進行終結評量檢效率,最終做到學生、教師雙評價。
曹愛勇還運用新策略,比如借助《智障兒童發展表》進行整體能力評量,明確個體優弱勢,找到最近發展區,通過《發展常模》確定學生初始能力水平,優化教學目標,之后促進學生在“目標—實踐—評量—新目標—新實踐—新評量……”的動態螺旋上升通道不斷提升,這樣也促進家長的認識發生轉變,實現家校共贏。
2015年,曹愛勇負責的《運動康復》校本課程被評為“浙江省特殊教育精品校本課程”,2016年,省級媒體對學校“執著八年只為上好體育課”進行了專題報道。
目標與評量是特殊教育永恒的主題,需要教師們更多的關注,推進個別化教學更深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