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杭州訊(記者鄭鐵峰)臺風“煙花”過境,臺風給浙江寧波余姚市帶來了強降雨和積水,過后不少老舊小區、謹防農村民房、房屋防水甚至新房子出現不同程度的專業漏水。天晴補漏好時機,補漏但也給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陷阱
近日,臺風余姚市消保委接到消費者方先生反映,過后稱因家中陽臺漏水,謹防他通過某新聞網頁中顯示的房屋防水“本地專業防水補漏”廣告,找了一家補漏公司。專業他根據廣告鏈接的補漏提示填寫了基本情況。不久,陷阱一位客服聯系了他,臺風手機號碼顯示為本地,可到現場后,來的卻是外地人。經過一番勘察,施工師傅表示需要注膠填漏,防水材料單價為256元/公斤,用量估計在1.5-2.5公斤。方先生考慮到補漏成本不超1000元,同意由該施工人員當場開展注膠作業,沒想到實際結算共使用了23.5公斤防水材料,花費6000元。
經查,臺風過后,多地消保委已接到過多起類似的消費投訴。這也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消費陷阱。通過多位受害消費者的描述,上門施工人員就是以前街上開著面包車掛著“專業防水補漏”牌子的流動施工隊,現在已從線下轉為線上。他們多渠道投放廣告,打著本地、專業、黑科技等幌子,吸引消費者咨詢,現場以低價、保質引誘消費者下單,實際結算遠遠超出預期。消費者迫于現場壓力和安全考慮只能認栽,最終漏水問題依舊難以解決。
余姚消保委提醒廣大消費者,不可輕信新聞網頁、短視頻平臺、搜索平臺、面包車身上等各式各樣的房屋補漏廣告,不找流動補漏施工隊,盡量找當地開有固定場所的商家,可以要求經營者提供資質證明。在施工前先詢問施工人員所用材料的單價及預計用量,并約定超過預計用量的違約責任(要求商家降低單價、扣除價款等方式)。查看防水材料的品名標識,施工人員往往帶來的膠水是個大白桶,沒有任何標簽。可以進一步要求其提供所用材料的名稱、來源渠道、生產廠家、生產批次、合格證明等信息。保留施工記錄、交易憑證、支付憑證、施工人員信息等證據,以備后續維權使用。
責任編輯: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