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被檢出高AI率 論文檢測系統引爭議
發布時間:2025-05-09 23:10:19 作者:環球時報 瀏覽量:85
大四學生曉妍在社交平臺上抱怨,荷塘她熬夜寫的月色論文被AI檢測系統判定了80%的疑似度。這一情況引起了大量畢業生的被檢共鳴。為了探究檢測工具的出高測系實際效果,有人進行了一個實驗:將朱自清的率論名篇《荷塘月色》與劉慈欣《流浪地球》的片段上傳至某常用論文檢測系統后,結果顯示這兩篇經典作品的文檢AI生成內容總體疑似度分別達到了62.88%和52.88%。這樣的統引結果讓學生們普遍擔心自己的論文會被AI誤判。
實際上,爭議朱自清的荷塘《荷塘月色》被檢出高AI率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AI本身并沒有內容原生能力,月色而是被檢根據既有的語料、素材進行合成。出高測系很多AI檢測系統正是率論基于這一點,通過判斷文本的文檢原生度來反推其AI生成的概率。將《荷塘月色》的統引片段投入此類系統,很容易檢測出其與公開資料高度重合,從而判定原生度低、AI概率高。從邏輯上講,這是合理的。
所謂的“AI論文反識別”無法判斷《荷塘月色》是不是AI寫的,它只能判斷這部分文字是否與現有的語料庫信息雷同。如果雷同,則視作AI生成。這種鑒別方法其實只是最初階的AI檢測模塊,并不能體現高水平。用AI生產的論文去測試AI論文反識別系統才有基本的合理性,但結果也可能并不理想。
好的AI論文反識別系統應該具備準確率高、誤傷率低的特點。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許多AI論文反識別系統在這兩個指標上的表現都難以令人滿意。不少學生反映,自己辛苦撰寫的論文卻被系統檢測為含AI率太高,感到非常冤枉。這不僅因為有些論文寫得確實有AI風格而被錯判,更因為很多AI論文反識別系統本身并不可靠。
在AI平臺后臺記錄不公開、不上傳、不聯通的前提下,所謂的AI論文反識別只是一種基于概率的可能性測算,并不是實錘或實證。許多高校雖然新設了“AI檢測”流程,但這更多是為了彰顯對學術標準和學術品德的重視。AI論文反識別可能誤傷,即使通過了檢測也可能是錯放。整個過程中,技術權威和工具理性的形式判斷替代了學術人的實質判斷和價值評判,這可能是本末倒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