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亞洲消費電子展是康思寶馬集團在CES Asia上的首秀,不僅展示了BMWi 未來互聯概念車、遠競業創出行魔鏡、爭驅自然語言識別系統、動行開放移動云平臺等一系列“黑科技”,力量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也親臨現場,康思為我們深度解析寶馬對未來人類交通出行的遠競業創構想、在未來智能出行領域的爭驅布局、以及對中國市場創新技術研發本土化的動行期許。
創新技術研發使中國在汽車數字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雖然沒有BMW i概念車和出行魔鏡的力量炫酷,也沒有開放移動云平臺的康思復雜生態理念,BMW自然語言識別系統卻是遠競業創此次展示黑科技中最能體現寶馬“在中國、為中國”的爭驅技術理念。以往的動行機器語音識別系統,可能需要用戶先熟悉100個機器能夠聽得懂的力量短語,才能夠給這個機器去發指令,BMW自然語言識別要做到的不管你說什么樣的語言,只要是日常溝通,它都能聽得懂。
康思遠解讀BMW自然語言識別技術
寶馬在中國首次推出自然語言識別技術
“這是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團隊,針對中國市場的客戶專門研發的技術,也充分體現了寶馬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
康思遠在接受網易汽車采訪時表示,“不斷的創新技術研發以及我們在中國研發團隊的努力,將使中國在汽車數字化方面走在整個世界的前列。”
不懼競爭歡迎新對手加入共促行業創新
隨著谷歌、蘋果等具有深厚互聯網背景的科技企業進入汽車制造和出行服務領域中來,致力于“轉型為高科技企業、提供高檔出行產品和服務”的百年寶馬似乎將會面臨更多元的競爭對手和更為復雜的競爭格局。
對此康思遠頗為肯定地強調:“競爭是好的,我們永遠歡迎競爭,因為競爭是驅動創新的力量”。
在寶馬百年慶典發布全新“第一戰略”時,寶馬集團CEO科魯格就曾談到,汽車行業不僅面臨著行業內的競爭者,同時面臨著一些來自汽車行業外的新的競爭。“別的行業的加入汽車行業,使得競爭形勢變得更加復雜,同時也要求寶馬在傳統的優勢之外,增加新的競爭能力,實現從硬件到軟件的轉變,這是寶馬“第一戰略”所確定的未來方向的來源之一。”
對此,康思遠在接受網易汽車采訪時進行了更為細致深入的解讀。正如2016 CES Aisa所釋放出的信息,寶馬不斷強調汽車行業正在從原先純粹的硬件制造逐步轉型成為出行方案提供商。“客戶需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希望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要定制產品和服務。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購買食品,或者預約出行服務。寶馬認為,按需出行會成為未來交通的常態。”
為此,寶馬正在從一個高檔汽車制造商轉型成為高檔出行服務提供商,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圍繞車輛和出行的整體出行服務。在寶馬描繪的未來出行生態藍圖中,個人出行將開始于出門前,寶馬將其智能家居以及智能交通,通過寶馬開放式移動云整合在一起。同時通過創新、智能的新能源汽車推進寶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同時,我們在自動駕駛及互聯互通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技術突破,未來的汽車將成為你的電子司機和數字終端。”
“我們歡迎新的競爭對手進入這樣一個市場,共同促進汽車行業的創新。”康思遠如是說。
和科技公司一樣靈活 不斷根據數字化進程更新軟件系統
在向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的轉型過程中,傳統車企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是數字軟件異常迅速的更新迭代。
電子行業、IT行業的數字化產品更新周期非常之快,軟件應用甚至可能每三到六個月就會出現一版更新,電子設備則幾乎每年就會有更新升級的產品出現。相對來說,汽車行業基于本身的行業特點,從產品研發到生產的生命周期相對來說都要長得多,未來即使會縮短,也會相對長于IT數字行業。
同時這就意味著,汽車的用戶交互界面必須要同電子化發展的速度同步。這需要汽車企業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在未來數字化時代,用戶不可能在三到四年時間里面使用一成不變的交互界面和互聯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會不斷地根據數字化的進程來及時更新軟件系統。”康思遠表示,“我們提供的數字化服務應用,包括在寶馬展臺上大家看到的開放式移動云等等這些技術,我們會和高科技公司一樣,會靈活快速地做出更新。”
自動駕駛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自動駕駛是本次CES Asia汽車領域廣受關注的技術,也是構建未來出行生態的重要一環。目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一種路線是從半自動駕駛到高度自動駕駛到全自動駕駛,另一種是直接實現全自動駕駛。
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康思遠:競爭是驅動創新的力量
寶馬集團在2000年開始投入自動駕駛的研發,2011年實現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130公里的速度進行自動駕駛,包括變道等行為,司機沒有進行任何干預。在中國,寶馬通過和百度合作,利用百度云和地圖服務,結合寶馬汽車和車載傳感器開展測試。康思遠認為,從技術上來講,自動駕駛已經比較成熟。
“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自動駕駛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另外一個層面是整個社會有沒有達成一個共識,接受自動駕駛技術。城市道路規劃、用戶的使用感受,以及法律法規等等,只有這些成熟了,自動駕駛才能真正普及。”
正如康思遠所言,現在在駕駛的過程中出現了情況,會由人來做出判斷和決策。未來會有自動駕駛系統中的傳感器或者算法來決定汽車的行駛方案。這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社會倫理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們的觀點就是在整個社會沒有達成共識,整個法律法規和社會倫理的道德環境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不能很盲目地把全自動駕駛的車放到普通的城市環境當中去。”康思遠談到,“我們認為這個是一步一步來,要隨著大家接納程度的同時來逐步提高汽車的自動駕駛的能力。”
面對未來汽車行業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寶馬似乎已經做好了準備。
標簽:行業 驅動 康思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