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華東師范大學:研發防水自清潔CBNP/石墨烯應變傳感器,武漢完成萬元用于多功能應用】
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仿生機器人和可穿戴電子設備中。象印然而,科技這類設備不可避免地要在潮濕條件和污染物等降解環境中工作,數千從而降低了傳感性能和穩定性。武漢完成萬元研究采用預拉伸策略,象印報道了一種具有高靈敏度的科技耐拉伸超疏水自清潔石墨烯基應變傳感器。傳感器的數千耐拉伸超疏水性表面是通過在Ecoflex基底上附著炭黑納米顆粒來構建表面粗糙度,并用聚二甲基硅氧烷進行改性,武漢完成萬元從而在拉伸條件下(50% 應變)獲得低表面能。象印
此外,科技即使在拉伸條件下,數千傳感器也能保持出色的武漢完成萬元超疏水性能。該傳感器對茶水、象印牛奶和咖啡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技液體也不敏感。此外,所提出的應變傳感器感應范圍廣(應變超過 100%),靈敏度高(拉伸 90% 時的測量系數高達 653.4),在空中和水下精確監測人體運動方面大有可為。此外,將應變傳感器放置在橋梁上,還可以檢測橋梁上的車輛數量,為實時交通流量監測提供了理想平臺。
圖文導讀
圖1、a) 制造超疏水自清潔應變傳感器。b) CBNP/PDMS表面的SEM圖像。c) 傳感器傳感層的SEM圖像
圖2、應變傳感器的超疏水性能
圖3、應變傳感器的自清潔性能
圖4、應變傳感器的電氣性能特征
圖5、使用超疏水、自清潔 CBNP/石墨烯應變傳感器進行人體運動監測,用于 a) 肘部、b) 手指、c) 膝蓋、d) 皺眉、e) 吞咽、f) 腿部肌肉和 g) 使用摩爾斯電碼傳輸 ECNU 的單詞。
圖6、a) 水下運動監測示意圖。b) 在空中和水下彎曲手指。使用超疏水、自清潔CBNP/石墨烯應變傳感器進行水下運動監測,用于c)手指連續彎曲幾次,d)手指逐漸彎曲至90°。e) 根據摩爾斯電碼發送“SOS”消息。
圖7、用于實時交通流量監測的應變傳感器
綜上所述,研究報告了一種防水和自清潔應變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和良好的線性度。選擇石墨烯作為導電材料,用CBNPs構建微納米結構制備超疏水層,并采用預拉伸策略用PDMS包封,即使在大應變下也具有優異的防水和自清潔性能。石墨烯傳感材料使傳感器具有優異的特性。應變傳感器在653%應變下表現出4.90的高應變因數、良好的線性度和可重復性。基于其高靈敏度、防水和自清潔性能,該傳感器可用于兩棲人體運動檢測和水下通信。此外,我們還證明了實時交通流量監控的可能應用。
傳感動態
【又是激光雷達!「武漢象印科技」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8月23日消息,工業級三維激光雷達掃描技術為核心的數字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象印科技」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深圳正軒投資領投、蘇州順融資本跟投、天使輪武漢華工科技旗下華工瑞源追投。
象印科技于2022年3月成立,核心創始團隊專注高精度工業級三維激光雷達超過10年,是國內早期深度研究相關底層技術和量產工程化的團隊,曾創造過行業全球范圍內巨額訂單交付記錄,此番核心團隊全新創業出發,截至2023年8月,已獲得30多項專利及軟著。
三維激光雷達掃描儀是激光雷達中的重要產品技術分支,主要應用各種工業領域,通過發射、接收、信息處理、掃描等系統,在虛擬世界中還原物理世界。
公司CEO陳海佳介紹,象印科技基于創新性的連續波與脈沖波深度融合技術,特有的基于波形特征和混疊波形的分解算法,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光機電設計,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實現了“高精度”、“長測程”的三維激光雷達的國產替代。
具體來看,長測程是指,用1550 nm波長做成可以精準探測0.3米到5000米距離范圍的空天地系列三維激光掃描儀;高精度是指,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毫米級的探測精度。
在走向民用的過程中,象印科技也憑借著高精尖技術、超低成本、高度輕量化,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切入方式。
目前,象印科技主要有兩部分產品:易掃系列、睿掃系列,二者基本原理一致。
易掃系列,包括機載LiDAR、3D SLAM、地面式掃描儀,有低成本、重量輕、精度高的特點。作為標準化的產品集成后,結合團隊自身長期積累的整機系統控制技術和點云優化算法積累形成鮮明特色的產品,其售價相比海外同類型產品的30%不到,重量也能輕至數百克。據悉,此類產品2023年上半年已經達成近千萬的全球市場交付,在行業優先實現“技術出海”和“進口平替”。
睿掃系列,是典型的中長測程,使用定制化的器件,結合融合技術和高效點云算法,由象印科技全自主設計,做成符合客戶要求的定制化產品,且能以低成本的器件實現高性能的效果。
而針對目前市面上的三維激光雷達和3D視覺識別兩條技術路線的理解上,象印科技CEO陳海佳表示,目前3D視覺識別更多還是在短距離方向應用,而以象印科技為代表的長測距、高精度三維激光雷達,技術難度更高、應用范圍相對更廣,對前述大部分場景具備普適性。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是數字經濟中復雜場景重要的數字化采集工具。我們的使命是助力數字空間技術普及化;從時代發展需求來看,數據采集,加工手段一定會融合多傳感器升級,虛擬空間從二維到三維世界必然實現。”
【德州儀器推出新款高精準度的霍爾效應傳感器和集成式分流器,進一步簡化電流檢測】
德州儀器 (TI) 今日推出了多款全新的電流傳感器,用于幫助工程師簡化設計并提高精度。這些新產品專為在寬共模電壓和寬溫度范圍內工作而設計,其中包括適用于高電壓系統的更低漂移隔離式霍爾效應電流傳感器、以及無需為非隔離式電壓軌使用外部分流電阻器的電流分流監控器產品系列。
新款霍爾效應電流傳感器 TMCS1123在整個生命周期和溫度范圍內具有業內出色的增強型隔離和高精度,能夠為高壓系統簡化設計并提供出色的精度。德州儀器的新型 EZShunt 產品系列包含小型完全集成式電流分流監控器和業內高精度的 75A 集成式分流器解決方案,適用于高達 85V 和 75ARMS的非隔離式系統。
德州儀器業務部經理 Jason Cole 表示:“選擇電流檢測解決方案時,設計工程師需要權衡四個關鍵因素:成本、尺寸、精度和速度。這些新產品凸顯了我們品類豐富的檢測技術如何幫助各種系統更好地應對設計挑戰。以 TMCS1123 為例,該器件具有高精度和低傳播延遲的特點。憑借該器件,設計人員現在可以在高壓系統中使用霍爾效應傳感器,而這個在之前是無法實現的,這大大降低了系統成本和縮小了系統尺寸。”
【華培動力2023年上半年凈利增長41.51倍 推進傳感器業務投后整合】
證券時報網訊,8月22日晚,華培動力(603121)披露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99億元,同比增長53.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212.89萬元,同比增長4151.03%;若剔除出售參股公司股權等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公司上半年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881.76萬元,同比增幅仍高達733.91%。
華培動力以動力總成業務及傳感器業務為主營。其中,動力總成業務涵蓋的主要產品為汽車發動機渦輪增壓系統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放氣閥組件、渦輪殼和中間殼及其他零部件等。目前,華培動力是國際渦輪增壓器巨頭的重要供應商,是放氣閥組件細分領域的龍頭,在全球的市占率較高。
華培動力表示,動力總成事業部定位于穩健發展,精細化管理,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穩健的經營利潤和可靠的現金流。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南通工廠相關業務已合并轉移至武漢工廠,依托武漢工廠的高自動化率以及精細化的生產管理,運營效率得到提升;此外,公司持續強化研發能力,動力總成領域2023年上半年完成了鑄造出品率改善項目,設計和改善了現有的蠟樹組樹結構,在實際生產中逐步推廣和應用,出品率得到有效提高。
傳感器業務是華培動力近年來重點布局的業務板塊。目前,該業務板塊以華培動力的控股子公司盛邁克、盛邦、盛美芯、參股子公司中科阿爾法四家公司為業務基礎,主要產品涵蓋全壓力量程范圍的壓力傳感器、速度位置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尿素品質傳感器等多品類傳感器及部分核心芯片。
華培動力表示,公司加強了傳感器事業部投后整合,上半年,公司對傳感器事業部進行了管理整合和組織架構梳理,根據事業部制的運行結構,公司在系統層面全面打通各子公司和業務板塊的OA流程、財務和采購等各后臺系統。另外,在研發、供應鏈、銷售等方面,華培動力都進行了梳理和整合,比如,公司通過聯合采購和多品類采購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
目前,華培動力傳感器業務主要服務于國內商用車前裝市場,客戶涵蓋一汽解放、中國重汽、陜汽、三一重工等商用車及工程機械整機廠,濰柴動力、康明斯、博世、玉柴、錫柴、云內、常柴等國內外主流發動機廠商。
華培動力在半年報中提及,傳感器事業部內部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整合與協同,以壓力傳感器的核心技術能力為例,盛邁克與盛邦具備的陶瓷電阻、陶瓷電容的疊加低量程范圍的Mems壓力及高量程范圍的高壓玻璃微熔,構成了較為全面的壓力傳感器技術能力。
另外,針對汽車的新能源發展趨勢,華培動力傳感器事業部研發了匹配純電動新能源車及燃料電池熱管理系統的壓力溫度一體化傳感器及PTC水加熱器、匹配基于電池包安全監控的壓力及氫氣泄漏監控傳感器等多品類的傳感器,公司正在尋求從商用車到乘用車領域產品的突破。
【蘋果A16芯片宣稱4納米,內部標記5納米,為何卻不算虛假宣傳?】
近日,有消息稱蘋果iPhone14 Pro系列所搭載的A16 Bionic芯片,并非如宣傳所說采用了臺積電4nm制程,而實際上是一款5nm芯片。這一說法引發了業界和消費者的關注和質疑,蘋果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據媒體報道,知名爆料人@URedditor在推特上表示,他在蘋果內部看到A16 Bionic芯片被標記為5nm芯片,而不是4nm芯片。他還透露,蘋果下一代的A17 Bionic芯片將會采用臺積電3nm制程,性能將有較大提升。
此外,他還指出,高通的驍龍8 Gen 2芯片也同樣是基于5nm制程制造,而非宣傳的4nm制程。
那么,為什么蘋果會對外宣稱A16 Bionic芯片是4nm制程呢?這是否意味著蘋果在欺騙消費者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半導體制程,以及它如何定義和衡量。
半導體制程,簡單來說,就是指特定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及其設計規則。不同的制程意味著不同的電路特性。
通常而言,制程節點越小意味著晶體管越小、速度越快、能耗表現越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晶體管尺寸都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實際上,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半導體行業已經沒有一個統一和準確的標準來定義和命名制程節點了。
在過去,制程節點通常與晶體管的柵極長度或半間距(即芯片內部互聯線間距離的一半)相對應。例如,在2005年時,65nm制程就意味著晶體管柵極長度為65nm。但是,在近幾年,由于各種技術創新和營銷策略,這種對應關系已經失去了意義。例如,在2018年時,臺積電7nm制程的晶體管柵極長度為40nm,而三星7nm制程的晶體管柵極長度為27nm。這就導致了不同代工廠之間的制程節點難以直接比較,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惑。
因此,現在的制程節點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只能表示某一代工藝相對于前一代工藝的進步程度,而不是一個絕對的物理量。
每一代工藝都會使芯片上的晶體管密度增加一倍,每個連續的制程節點命名為比前一個小約0.7倍——線性縮放意味著密度加倍。因此,有90nm、65nm、45nm、32nm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制程節點都遵循這個規律,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半節點”,例如22nm、16nm、12nm等,它們只是在前一代工藝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優化和改進,并沒有達到兩倍的密度增長。
那么,蘋果A16 Bionic芯片到底是4nm還是5nm呢?
根據TechInsights的分析,蘋果A16 Bionic芯片采用了臺積電N4制程,這是臺積電N5制程的一個半節點,它并沒有實現兩倍的密度增長,而只是在N5制程的基礎上做了5%的光學微縮(10%的面積縮減)。因此,在物理上,它仍然屬于5nm制程的范疇。而蘋果之所以對外宣稱它是4nm制程,可能是出于營銷和競爭的考慮,以顯示其技術領先優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電科技認為蘋果并沒有欺騙消費者,只是使用了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數字來命名其芯片的制程。畢竟,在半導體行業中,這種數字游戲已經司空見慣,不同的代工廠和芯片廠商都有自己的命名方式和標準。消費者在選擇芯片產品時,不應該只看制程節點這一個數字,而應該綜合考慮芯片的性能、功耗、穩定性、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
審核編輯 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