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看到報導說:世新大學中文系研擬停招,專論現在連臺灣第一所成立臺文系的臺文臺灣學校真理大學的臺灣文學系近期也正研議停招。
任何關心臺灣文學發展的系應學的系統識者們聽到這消息,心裡應該都不免有所滴咕。該放但我油生的大為那種奇妙的不悅卻很快就閃掉了,因為我自己還有更重要的建構事情要費更多時間精力去推動。
前幾天有朋友傳來一篇臺文學生的專論沉痛短文,其中有一段是臺文臺灣這樣呼籲的:
我需要你跟我一起這樣做
所有關心臺文系存廢的人,希望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做這件事情:寫一篇對臺文系停招事件的系應學的系統看法。
希望大家可以寫出臺文系對自己的該放重要性,並且分享給所有會關心這件事情的大為人。
讓我們以個人發文的建構方式串聯,讓校方看見校友的專論態度。
此文顯然是臺文臺灣針對該校臺文系學生及學長姐們而寫,而且是系應學的系統針對真理大學而發的。其實,停招難題豈止是臺文系而已?豈止是真理大學而已?對於「臺文系」,我曾經在多次公開的演講中提到一個足以無限放大化的發展方向:「臺灣學」(Taiwanology)的建構,此涉及臺灣語言、文化、歷史、文學、藝術、音樂和科學等領域的學習和研究。
我的立論其實很單純,因為「臺灣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需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關注當前社會變遷和挑戰。總的來說,建構臺灣學需要整合不同學科、國際化視野、本土研究、語言學習等多方面的努力。這樣的統合性和多元性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全面、深入的臺灣研究體系,也才能突顯此一學系的研究院所的深度和廣度,也藉此而吸引世界各國的關注與學習得以永續發展。
臺灣人不應該還停留在殖民教育體系下茍活,以致繼續嚴重缺乏自信的甘當被殖民者。近兩年,陸陸續續已有十幾個國家的電視臺派員來臺採訪臺灣人權、經濟、選舉等議題,也有多國重量級國會議員和政治領袖陸續組團到臺灣訪問,正顯示臺灣已經走進世界,也正是「臺灣學」努力推出的最佳時機。
只是,我們國內,到今天,如果連要不要學習古文或要不要背誦顧炎武的「廉恥」都還可以吵翻天,可見得「臺灣學」這恢弘概念仍然難以受到應有的重視吧!
作者:呂昱,本名呂建興。1969年因參加學生民主運動入獄,1984年2月獲釋。曾任《臺灣文藝》執行編輯、蘭亭書店出版策畫、新地出版社總編輯,創辦《南方》雜誌(1986年10月~1988年2月)是戰後臺灣雜誌史、社會運動史上最重要的「運動型雜誌」之一。